要聞
中國氣象局“質量提升年”行動進展匯報會強調一體推進氣...
8月23日,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莊國泰主持召開“質量提升年”行動進展匯報會,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他強調,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堅持系統觀念,追求精益求精,以啃硬骨頭、打攻堅戰的勁頭和勢頭努力提升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能力水平,促進老問題解決和新技術應用,一體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于新文、陳振林、畢寶貴、張祖強,總工程師黎健出席會議。
挖掘海洋觀測數據 整編觀測元數據信息
記者從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以下簡稱“信息中心”)獲悉,海洋氣象數據資源挖掘、服務與應用工作近期取得新進展。今年上半年,氣象部門整編覆蓋12種海洋觀測平臺的全球海洋觀測元數據信息,并研制完成中國近海錨碇浮標觀測數據集。這些數據有望在海洋氣象服務、臺風預報預警、氣候變化研究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新一代天氣雷達多觀測模式運行試點啟動
8月1日,我國新一代天氣雷達多觀測模式運行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中國氣象局將集中3個月的時間,依托黑龍江、河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等7省21部新一代天氣雷達進行試點,進一步增強天氣雷達支撐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和數值模式同化應用能力,充分發揮組網天氣雷達業務運行效益。
國省同步開展新探索 提升物流服務保障水平
近日,往返于河北邢臺與山東淄博的貨車司機張思遠,在途經沂源縣、寧晉縣等地時收到了邢臺市交通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的短信提示,提醒注意途經地區的暴雨天氣,安全駕駛。截至7月29日,該系統已發布10萬余條短信提示。
雷達定量估測降水產品準確率提升
記者近日獲悉,今年上半年,中國氣象局圍繞提升預報精準水平,發展基于流傳輸的快速天氣雷達拼圖產品,升級定量估測降水產品算法,使單、雙偏振1小時降水估測產品準確率分別提升3.51%和7.12%,進一步提升新一代天氣雷達的數據質量和產品質量。
《大氣本底觀測業務質量提升行動方案》出臺
7月25日,中國氣象局出臺《大氣本底觀測業務質量提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國氣象局“質量提升年”行動部署,以推動提升大氣本底觀測業務質量,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首個專項類氣象高質量發展先行試點“落戶” 黑龍江
黑龍江氣象高質量發展先行試點工作于近日展開。作為中國氣象局首個專項類氣象高質量發展先行試點省份,黑龍江將聚焦糧食生產全過程全鏈條氣象服務需求,建設糧食安全高質量氣象服務體系,不斷提升糧食安全氣象保障服務水平。
從被動查詢到自動送達 紅色預警“ 強提醒”防災減災負責人
“重要預警: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7月27日,一條地域精確到縣級、時間精確到分鐘級的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由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以下簡稱“預警中心”)的“預小警”自動發布在“應急氣象服務保障信息共享”微信群中。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國鐵集團等部門和單位的應急責任人收到信息后,立即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全力防范山區融雪型洪水。
中國氣象局印發工作方案 提升氣象預警制作發布與應急響應...
7月21日,中國氣象局制定印發《氣象預警制作發布與應急響應聯動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提高氣象預警制作發布業務水平,完善氣象預警應急響應聯動機制,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多地推進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優化提升氣象保障
近日,多地氣象部門圍繞提升當地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氣象保障能力,深化與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合作,通過多種形式和措施,進一步落實中國氣象局與公安部印發的《省級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優化提升氣象保障工作方案》,推動試點經驗和成果在全國108條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推廣落地。
短時極端降水閾值數據集出爐
近日,中國短時極端降水閾值數據集通過專家評審。該數據集包括我國2400多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的1小時、3小時、6小時和12小時降水數據,對于氣象災害(暴雨)預警信號制定和調整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上半年監測預警補短板工程穩步推進
近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今年上半年,瞄準增強突發性、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能力,氣象部門綜合觀測工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氣象監測預警補短板工程(一期)確定的2000個自動氣象站、60部X波段天氣雷達、20套地基遙感垂直觀測系統建設任務穩步推進,氣象綜合觀測系統效能進一步增強。
氣象觀測鐵塔信息管理功能“上線”
7月15日,氣象觀測鐵塔信息管理功能“上線”。此舉是貫徹落實“質量提升年”行動要求的具體舉措之一,旨在加強氣象觀測鐵塔業務運行和安全監管,規范氣象觀測鐵塔運行和維護流程。
中國氣象局出臺雷達觀測試驗總體工作方案
6月22日,中國氣象局出臺《雷達觀測試驗總體工作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集中開展龍卷、雷暴大風、冰雹、短時強降水等四類天氣過程的天氣雷達觀測試驗,應用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算法,促進觀測與預報服務互動,提升雷達氣象業務水平和應用效益,為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提供更加堅實的氣象保障。
中國氣象局印發通知加強汛期綜合觀測業務安全平穩運行
當前,正值我國主汛期,防汛救災形勢嚴峻復雜。中國氣象局近日印發關于加強汛期綜合氣象觀測業務安全平穩運行的通知,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關于防汛救災的重要指示精神,抓實抓細各項措施,確保觀測業務安全穩定運行。
天氣雷達拼圖系統V3.0投入業務試運行 新增流域拼圖6分鐘...
7月1日,天氣雷達拼圖系統V3.0(以下簡稱“拼圖系統V3.0”)投入業務試運行,其產品率先在相關國家級業務單位和山東、內蒙古、江蘇等10個?。ㄗ灾螀^)氣象局應用。作為“質量提升年”行動任務之一,此舉旨在充分發揮雷達在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服務方面的作用,推動雷達氣象業務更高質量、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續發展。
中國氣象局召開風云衛星應用能力提升工作調度會
6月30日,中國氣象局召開風云氣象衛星應用能力提升工作調度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和風云氣象衛星服務“一帶一路”重要指示精神,對標《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要求,總結工作進展,交流經驗做法,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
中國氣象局短臨預報業務系統(SWAN 3.0)在全國推廣應用 ...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從6月8日開始,中國氣象局短臨預報業務系統(SWAN 3.0)正式向全國推廣試用,以提高1小時精準化的預警提前量。這標志著國家級短臨預報業務系統在集約化、智能化程度上實現了里程碑式的飛躍。
中國氣象局加強提升氣象預警制作發布與應急響應聯動機制能力
6月21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氣象預警制作發布與應急響應聯動機制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研討會,進一步提高氣象預警制作發布業務水平,完善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余勇與會。
中國氣象局印發實施意見支持浙江氣象高質量發展助推共同...
《中國氣象局關于支持浙江氣象高質量發展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印發,圍繞支持浙江氣象高質量發展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明確總體要求和發展方向,對主要任務作出系統部署。
評論
重點任務清單:劍指高質量發展難點痛點堵點問題
攻難點、通堵點、補短板、強弱項……今年以來,中國氣象局黨組著力推動“質量提升年”行動,通過各部門各單位自查自糾,努力解決一批影響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普遍性問題。
探索與成效
山東:七部門聯合建立鐵路自然災害預警協調機制
8月24日,上海鐵路監督管理局、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省水利廳、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山東省氣象局、山東省地震局、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等七家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建立鐵路自然災害預警協調機制的通知,進一步強化山東鐵路沿線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協調機制。
江西:省委省政府部署防旱抗旱工作
自6月23日以來,江西省降水明顯偏少,氣溫異常偏高,全省平均高溫日數、平均無雨日數均居歷史第一位,旱情持續發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旱抗旱工作,多次對氣象服務進行部署。
內蒙古:自治區防指要求做好防汛抗旱搶險救災工作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印發《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旱搶險救災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氣象部門精準研判風險,切實強化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搶險救災工作。
北京:首個氣象景觀評選活動啟動 構建“文旅+氣象”互融...
藍天白云、朝霞、云?!瓪庀竺谰凹游穆玫貥四墚a生怎樣的經濟社會效益?8月30日,北京首個氣象景觀評選活動“觀云逐影 魅力昌平——尋找昌平氣象景觀及網紅打卡地活動”在昌平區居庸關長城景區正式啟動,率先開啟“文旅+氣象”的新探索。
廣東:發布天氣App氣象預警信號傳播質量評估結果
8月26日,受廣東省氣象局委托,廣東省氣象防災減災協會發布關于今年第9號臺風“馬鞍”影響期間天氣類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傳播氣象預警信號質量評估結果。評估結果顯示,天氣App能積極主動地傳播氣象預警信號,且較2018年6月第4號臺風“艾云尼”影響期間檢查評估情況,預警信號傳播情況有明顯進步,但在傳播及時性、規范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山東:省政府印發通知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
8月26日,山東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全省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推進山東氣象高質量發展,構建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山東“走在前、開新局”提供堅強支撐。
陜西:首套城市梯度觀測站建成
據了解,該城市梯度觀測站高為37米,安裝有7層觀測平臺,層間距5米,每層安裝有風向、風速、溫度和濕度等4種氣象要素傳感器,可對垂直廓線上風溫濕特征進行直接測量,實現對城市不同下墊面風場、溫度場和濕度垂直廓線的觀測和研究。
天津:上下聯動 強化暴雨監測預報預警及科普
8月18日白天到夜間,天津地區普降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全市降雨區平均降雨量為65.1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現在濱海新區南疆碼頭,為195.6毫米。天津氣象部門及時發布預警信號,全力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和科普服務。
重慶:氣象科普基地入選市首批中小學校外科普特色基地
8月21日,記者從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獲悉,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和重慶市教育委員會聯合公布首批重慶市中小學校外科普特色基地名單,重慶三峽氣象科普文化教育基地上榜。
新疆:首次在中昆侖山脈建設海拔最高氣象觀測站
為追蹤青藏高原北坡的昆侖山脈相關的水汽能量演變機理,揭示南疆氣候變化背后的機制及其造成的潛在影響,8月10日至13日,由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國家氣候中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等10余家單位40位專家學者組成的科考隊伍,開展昆侖山綜合科學考察活動。
江西:多部門聯合會商高溫干旱對農林業影響與應對
從7月至今,江西省降水明顯偏少,高溫干旱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影響。8月18日,江西省農業氣象中心組織召開了高溫干旱對農林業生產影響及應對專題視頻會商,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省農業科學院、省林業科學院、省林業科技推廣和宣傳中心、省氣候中心以及部分市縣氣象局等單位的專家參加會商。
大連:提升應急響應至二級 強化決策服務氣象保障
8月18日12時至19日8時,大連地區普降大雨到暴雨,大部分地區及周邊海域出現7至9級大風,最大瞬時風力為24.2米/秒(9級),出現在長??h小長山島鎮烏蟒村。今年入汛以來,大連地區降水量偏多6成。特別是近期頻繁強降雨過程,強降雨落區多次發生重疊,導致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等次生災害風險極高。
天津:研發應用快速滾動更新客觀預報算法
8月6日至7日,天津地區出現雷陣雨天氣,局部達到暴雨。針對這場具有較強局地性、突發性的降雨,天津氣象部門利用自主研發的快速滾動更新客觀預報算法,對0—2小時臨近降水給出逐10分鐘滾動更新的客觀預報結論,為開展遞進式預報、漸進式預警、滾動式服務提供了重要支撐。這是天津市氣象局今年著力提升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能力的一次成功嘗試。
江蘇:發布首個省級路面高溫預報 行車安全有保障
8月15日,江蘇省氣象部門聯合省交警部門通過微博發布全國首個省級路面高溫預報,以圖片方式直觀預報當日路面溫度在55℃以上的高速公路路段,提醒公眾出行及時關注車輛狀態,保障行車安全。
陜西:氣象保障服務助力省十七運開幕式圓滿舉行
8月6日晚,陜西省第十七屆運動會(以下簡稱“省十七運”)圣火在榆林體育中心體育場熊熊燃燒,在氣象部門精準預報下,開幕式提前舉行并未受到降水天氣的影響得以圓滿舉行。
內蒙古:再部署再落實防汛抗旱和保秋糧氣象服務
8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召開2022年汛期氣象服務再動員暨保秋糧豐收氣象服務會議,對當前防汛抗旱和保秋糧豐收氣象服務工作進行再部署和再落實。要求全區各級氣象部門做好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工作,積極應用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推進災害性天氣預報向氣象災害風險預警轉變;
貴州:與省能源局簽署“十四五”能源氣象戰略合作協議
7月29日,貴州省氣象局與貴州省能源局簽署“十四五”能源氣象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本著“深化合作、信息互通、協同發力、服務大局”的原則,在制度建設、會商協調、資源評估、預測預警、信息發布和課題研究等方面加強聯動、深化合作。
陜西:與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發布水稻高溫熱害風險預警
8月3日,陜西省氣象局與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發布“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水稻高溫熱害)”,提醒種植區農戶注意應對水稻高溫熱害影響,做好后期水稻田間管理措施。